广告不断、充值没完、“套娃”收费……多部门整治智能电视乱象!
来源:红网    时间:2023-08-24 10:08:22

智能电视开机先看广告、收费名目五花八门、连续充值仍没法看完全部内容……智能电视虽功能丰富,但“套娃”收费、复杂的操作系统引发消费者不满。


(资料图)

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多部门召开会议,部署治理电视“套娃”收费等相关工作。智能电视收费乱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消费者看电视难的问题?

智能电视“套娃”收费频频引发用户不满

今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在线会员乱象成为投诉热点,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引发消费者不满。

有消费者表示,想给放暑假在家的孩子看电视上的免费动画片,却一不小心就跳转到各种下载页面,被诱导开通会员,去广告要买免广告的会员,投屏还要买电视端的会员。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智能电视品牌有自己的内容平台,同时还内嵌了各类热门视频平台的内容,但无论点进哪个平台,都有各种套餐引导消费者充值会员。

今年6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智能电视相关问题消费调查报告》披露“套娃式”收费、会员开通页面误导消费者等问题突出。

85%的线下体验者表示,在没有开通会员的情况下,只能收看少量免费节目,且资源较老、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免费专区隐藏较深,会员内容只有几分钟试看。

记者调查发现,选择开通会员后,又往往陷入“套娃式”消费:消费者开通了智能电视会员后,还要开通其它视频平台会员;普通移动端会员权限只在手机、电脑、iPad端口有效,在电视端观看还要另充值全屏会员等。就算用户愿意成为会员,摆在前面的还有不同细分领域会员的选择。

专家:“套娃式”收费与增收有关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有分析指出,“套娃式”收费乱象是各个内容渠道的收费体系各自为政所致。如今,电视机基础硬件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电视制造商纷纷转向“卖内容”,并想方设法“增收”。智能电视的产业链条中,电视制造商、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的集成平台还有内容提供方,都想从电视这个入口分走一杯羹。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套娃式”多重收费和不公平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直接原因是相关方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缺乏相关标准和制度等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

“传统电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已经不能适应智能电视的发展和规范需求,监管部门也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管依据,所以一些企业抱着侥幸心理,采取‘套娃式’收费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指出,随着数字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智能电视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大屏,变成了聚合“广告、收费、生活服务”等诸多功能的智能化平台,但与此同时,也给受众带来更多使用成本,并产生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多部门联合治理“套娃”收费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会员服务

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有关单位,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要求,今年年底前,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

何天平指出,智能电视依旧是电视,不能仅仅当作数字化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电视大屏应该具有强烈的公共服务属性和社会属性,满足大家高质量且便利的收看需求。同时也要意识到电视是最具下沉性且最能带给普通老百姓便捷的信息渠道的一种媒介。”

如何解决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问题?对此,陈音江认为,企业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关部门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监管、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

“要事先将产品性能、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明白消费。”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要谨慎选择智能电视的各类充值会员服务,妥善保留相关证据,以备事后向行政主管部门或消协组织投诉维权。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