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发展 西昌黄水塘村美民富幸福来|世界头条
来源:凉山日报    时间:2023-04-25 08:49:09

四月初,凉山州西昌市天气晴朗,阳光烂漫。又是一个周末,西昌市黄联关镇黄水塘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最近西昌气温已经较高,我们这边较为凉爽,不少游客便选择到我们这儿来玩,还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鱼。待到盛夏时节,相信我们这边会更加热闹。”冷水鱼养殖基地的负责人热情地介绍道。


(资料图)

黄水塘村背靠螺髻山,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山美水美。近年来,村里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以冷水鱼养殖为基础,集观光、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布局。2023年1月,好消息传来,黄水塘村被列为“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之一,这更是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如今,全村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村美民富,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冷水鱼养殖 拓宽群众致富路

“欢迎来到我们冷水鱼养殖基地,我们这边有雅鱼、虹鳟鱼和鲈鱼等,你们可以在基地里逛逛,喝喝茶,再挑鱼吃饭,时间刚好合适。”在养殖基地的门口,还未走近,便能听到服务员热情的招呼声。

基地名为“渔乐谷”,沿溪涧山谷而建,依山傍水,流水潺潺,沿着特色化的庭院景致往内走去,养殖池依地势呈梯状分布,可以看到池内翩跹游动的鱼儿。其内,特地打造有“独栋”的茶室,可供游客品茗、打牌、下棋。如今,基地已成为周边不少人过周末的第一选择。

2021年底,黄水塘村以自身特色地貌为依托,与富有餐饮管理经验的龙泉人家合资打造了冷水鱼养殖基地。该项目前身为原书夫村的脱贫攻坚冷水鱼养殖项目。在2020年西昌市村级建制调整中,原书夫村、鹿鹤村和双龙村合并到黄水塘村,该项目也成为黄水塘村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据介绍,整个基地投入500余万元,占地面积为7亩,采用“村集体+企业”的形式,修建有养鱼池、休闲娱乐中心、餐饮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基地内养殖有虹鳟鱼、三文鱼等十多种冷水鱼,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由于该基地位置较高,气温较低,每到夏季,便是避暑胜地,凭借这一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

“基地会吸纳部分周边村民务工,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基地的良好发展也能辐射带动村民发展餐饮、住宿等。如今,村民实现增收的途径更加多样,村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黄水塘村党委书记林加品告诉记者。

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黄水塘村拓展发展思路,以农旅融合的方式,将打造以养殖、种植、采摘、观光、民宿露营和水上乐园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规划二期占地20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打造“零碳村” 探索发展新路径

什么是“零碳村”?

当黄水塘村入选“零碳村”项目试点时,村里的人一脸疑惑。在开展试点打造工作前,弄懂何为“零碳”,如何打造“零碳”成为重点。

据介绍,该项目将以村镇为单元,通过开发农村可再生资源,结合节能、储能等先进清洁替代技术优化方案,创新智慧能源科学调度和综合管理模式,在做好农村建筑和生活用能、节能的基础上,实现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探索建立农村社区的“零碳”模式。

黄水塘村党委副书记罗尚告诉记者,该项目目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国“零碳”村镇能源开发和应用的政策制定和制度支持;二是“零碳”村镇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三是促进农村“零碳”生活方式与知识宣传普及,旨在加快中国农村地区“零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宜居,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作出贡献。

在促进村里发展的同时,保持“零碳”,帮助村民建立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打造“零碳村”的过程中,村民能从中得到的都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前,黄水塘村正致力于农村“零碳”生活方式与知识的宣传,让村民都能理解什么是“零碳”,如何开展绿色生产生活。同时,围绕“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示范区的要求,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打造“零碳村”规划,陆续开展后续工作。

就近在冷水鱼养殖基地务工的村民刘胜云,眼看着村里越变越好,自己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他说:“相信未来的黄水塘村一定能更好。”

如今,黄水塘村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将在“零碳”生活生产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文/图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霞

编辑/胡德培

责编/李洁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